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全国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达36.8×1012m3.由于煤层沉积后普遍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构造运动,若煤阶较高,煤的渗透率普遍偏低,而且在煤层气开采中储层的压敏作用极强,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排采技术.针对目前煤层气排采中存在的排水降压效果差、单井产量低的问题,从优化煤层气排采工作制度角度出发,引入了流体流动系统的概念,指出建立合理的煤层气流体动力学模型是制定合理工作制度和建立数学模型的前提,还提出了逐级降压排采工作制度的思想.通过计算对比分析,认为这种工作制度指导下的排采效果更好.
推荐文章
煤层气井开发效率及排采制度的研究
煤成气
开采
孔隙度
渗透率
耦合
增产
机采井工作制度优化方法
优化方法
动态曲线
能耗计算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层气井排采工艺研究与实践
沁水盆地南部
煤层气
高煤阶
排采工艺
排采制度
生产能力
技术支撑
煤层气井开发效率及排采制度的研究
煤成气
开采
孔隙度
渗透率
耦合
增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煤层气井排采工作制度探讨
来源期刊 天然气地球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渗透率 排采技术 逐级降压 排采效果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煤层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3-42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2
字数 386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康永尚 38 646 12.0 24.0
2 刘洪林 91 3488 31.0 57.0
3 邓泽 17 309 9.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335)
二级引证文献  (508)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2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3(2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53)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5(56)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6(7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7)
2017(8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3)
2018(9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91)
2019(8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8)
2020(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渗透率
排采技术
逐级降压
排采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地球科学
月刊
1672-1926
62-1177/TE
大16开
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54-12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5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55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