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试图对古代社会乡村结构和性质进行宏观分析,指出传统乡村的聚居社会产生的原因有四:其一因为政治属性决定古代社会的基层组织必须是群居,即专制社会的基层管理;其二是生物学属性,即由于古代中国人草食与杂食特征,这种特征的人群自然会选择一种群居生活;其三,因为社会属性,在多子继承,平均分配财产的体制下,限制了兄弟分居的可能性,居住在一起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当人口增加时,村落也就变得越来越大,但以小家庭为主.其四是因为经济属性,弱小的小农有时难以备齐功能齐全的农具和畜力,使得他们之间必须聚居,便于抵御各种风险,从而限制个体家庭独立居住.因此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聚居社会.然而由于祖先崇拜的需要,多子继承制度下传宗接代并非欧洲与日本的长子负责,而是"人人有责",强加给所有人的都很难无风险地完成的生儿育女的负担,成为吞食弱小小农高度脆弱的单一种植业经济下有限剩余的巨大的黑洞,促成血缘和地缘共同体的实际上的瓦解,表现出强烈的临时性特征,使得中国农民的生活经常性的入不敷出,也促成了乡村原子化现象特征的产生.
推荐文章
浅析中国古代石雕艺术
古代石雕
石雕艺术
西方雕塑
中国古代“燕居服”文化研究
古代服饰
燕居服
家居服
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筑初探
中国古代都城
城门建筑
门道
门楼
门阙
功能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结构”
古代建筑
空间结构
区域规划
空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结构和性质——中国古代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之二
来源期刊 古今农业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古代乡村社会结构 古代乡村社会性质 "传宗接代 人人有责" 地缘共同体 血缘共同体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三农问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9
页数 17页 分类号 F3
字数 196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787.2008.01.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9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古代乡村社会结构
古代乡村社会性质
"传宗接代
人人有责"
地缘共同体
血缘共同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今农业
季刊
1672-2787
11-4997/S
16开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
80-12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0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