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取自西菲律宾海暖池北缘的Ph05-5岩芯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和有孔虫研究.在利用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和AMS14C数据进行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依据超微化石和有孔虫及其同位素组成等指标,分析了近190 ka B.P.以来区域生产力和上层海水结构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和所指示的古海洋学意义.钙质超微化石下透光带属种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和基于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的温跃层深度变化表明,Ph05-5岩芯所在的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北缘约190 ka B.P.以来,营养跃层和温跃层冰期(MIS 6期和5d-2期)浅,间冰期(MIS5e)和全新世深,而MIs5e期是最近两个冰期旋回中营养跃层和温跃层深度最深时期.通过F.profunda百分含量初级生产力转换方程计算结果和与钙质超微化石绝对丰度的变化显示,冰期初级生产力高,间冰期和全新世初级生产力低,MIS5e期初级生产力为末两次冰期旋回之最低.此外,Ph05-5岩芯△δ13Cc.wullerstorfi-coccolith和△δCc.wullerstorfi-Ndutertrei差值变化显示,190 ka B.P.以来表层输出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MIS5e期为生产力输出的最低值期.上层海水结构和生产力的上述变化特征与现代La Niňa事件暴发时的海洋环境相当类似,该海区MIS5e期可能是La Niňa事件频繁爆发的一段时期,可以与现代La Niňa现象类比.同时,根据wyrtki提出的信风张弛理论推测MIS5e期,由于La Niňa事件的频繁暴发黑潮主流应该是增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