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客观评价脾阳虚证大鼠的症状,构建证候系统生物学的动物模式.方法:新生24h内大鼠,腹腔注射等比剂量的131I放射,切除甲状腺,施加胃肠负荷,按生物行为学特征定量观察脾阳虚证候的主要症状,分析产热低下对各症状的决定作用及症状问关系.结果:消瘦(P<0.01)、形寒(P<0.05)、肢冷(P<0.05)、倦怠(P<0.01)与甲状腺机能低下呈正相关.高脂饮食和隔日禁食加重形寒症状,番泻叶加重倦怠却缓解形寒.消瘦-倦怠(P<0.05)、肢冷-倦怠(P<0.01)、形寒-肢冷(P<0.01)间呈正相关.结论:脾阳虚证具有一般阳虚的症状群,在表症候组学上符合系统生物学规律,是构建中医证候本体的重要线索.
推荐文章
从脾阳虚浅论抑郁症
抑郁症
脾阳虚
病因病机
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证相关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
阳虚证
心功能
甲状腺功能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脾阳虚证用药规律浅析
脾阳虚
温里药
补气药
甘草
人参
白术
干姜
附子
中药硬膏热贴敷辅助治疗 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
脾肾阳虚证
中药硬膏热贴敷
羟苯磺酸钙分散片
疏血通注射液
24h尿蛋白定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脾阳虚证中阳虚症状群的实验评价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脾阳虚证 症状群 病理过程 系统生物学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4-2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
字数 329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炳华 34 291 9.0 16.0
2 王勇 57 501 15.0 20.0
3 张保春 57 188 7.0 11.0
4 赵淑英 14 103 6.0 10.0
5 蔡大勇 27 356 11.0 18.0
6 杨雪 23 147 8.0 12.0
7 杨文思 5 125 5.0 5.0
8 李国彰 10 119 7.0 10.0
9 李文靖 3 68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8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20)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6(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阳虚证
症状群
病理过程
系统生物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4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