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2004 年2月~2007 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73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32例)和对照组(41例),亚低温组病儿在生后2~6 h内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35 ℃,持续72 h,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下维持肛温在36.7~37.5 ℃.通过对两组病儿治疗前及治疗24、48、72、96 h时的神经系统表现评分,生后7、28 d时的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28 d时神经系统发育评估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远期效果.结果 亚低温组治疗24、48、72及96 h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Z=2.321~2.833,P<0.05).亚低温组28 d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31,P<0.05).亚低温组28 d神经系统发育评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7~5.22,P<0.05).压低温组伤残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55,P<0.05).结论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推荐文章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
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体会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
神经行为
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例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
人工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
来源期刊 齐鲁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缺氧缺血,脑 婴儿,新生 低温,人工 治疗结果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新生儿科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5-29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22.12
字数 260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单若冰 49 310 12.0 15.0
2 王保刚 青岛大学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1 2 1.0 1.0
3 宋秀丽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10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氧缺血,脑
婴儿,新生
低温,人工
治疗结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齐鲁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8-0341
37-1280/R
青岛市登州路38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1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