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腐殖土为基质,对阔叶鳞盖蕨MicrolepiaplatyphyHa(D.Don)J.Sm.和粗毛鳞盖蕨 M slrigoso(Thunb.)Presl进行了孢子繁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了它们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两者的孢子及配子体性状极为相似:孢子同型,裂缝.萌发慢;孢子萌发需要光,萌发方式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生长慢,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原叶体心形成或其他形状,无毛状体,多数为雌雄异株,性器类型为薄囊蕨型Leptosporangiate-type.它们即具有大量始性状,也具有少数进化性状与阔叶鳞盖蕨相比,粗毛鳞盖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更为原始.说明粗毛鳞盖蕨的系统位置更加低下.首次观察到阔叶鳞盖蕨中细胞自然死亡时的叶绿体聚集现象,粗毛鳞盖蕨原叶体老化时叶绿体呈现规则的、相互镶嵌的多边形的形状以及在正常光照下粗毛鳞盖蕨某些细胞中的部分叶绿体成链珠状排列等现象.
推荐文章
剑叶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剑叶凤尾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薄鳞蕨属(Leptolepidium)——河南中国蕨科-新记录属
中国蕨科
蕨类植物
地理分布
新记录
河南
叉蕨科4属5种植物配子体的发育模式及其系统学意义
肋毛蕨属
轴脉蕨属
配子体
黄腺羽蕨属
叉蕨属
蕨类植物孢子囊形态Ⅰ.鳞始蕨科
孢子囊形态
系统发育
鳞始蕨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阔叶鳞盖蕨和粗毛鳞盖蕨(碗蕨科)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来源期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配子体 发育 粗毛鳞盖蕨 阔叶鳞盖蕨 碗蕨科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9-254
页数 6页 分类号 Q944.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檀龙云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5 28 3.0 5.0
2 刘保东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91 562 12.0 18.0
3 张凌献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4 34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配子体
发育
粗毛鳞盖蕨
阔叶鳞盖蕨
碗蕨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双月刊
1005-3395
44-1374/Q
大16开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3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13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