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现场调查和室内测试,研究了青岛-兰州高速公路邯郸至涉县段沿线采空区地表塌陷特征,探讨了松散黄土堆积层下采空区地表塌陷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地表塌陷表现为塌陷坑、地裂缝和沉陷盆地,分布规律不明显,塌陷明显滞后于煤层回采;地表塌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煤层埋深浅,"两带"高度可直达地表,而上覆松散黄土层结构构造独特,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因而不会立即垮落,在松散层内顺黄土垂直节理先形成拉裂缝,而后在地表水流作用下发生潜蚀、淘蚀,裂缝进一步扩大延伸而形成塌陷坑.
推荐文章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采空塌陷地表裂缝形成机理
浅埋单一关键层
塌陷型裂缝
尖点突变理论
固支梁模型
“砌体梁”模型
关键层断裂步距
煤矿采空区的地震动力响应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动力响应
位移
地震加速度
ABAQUS
煤矿采空区
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损害机理研究
巨厚松散层
数值模拟
移动变形
应力分析
基于弹性薄板理论的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预测
采煤沉陷
弹性薄板理论
地表沉降预计
地质灾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松散黄土堆积层下煤矿采空区地表塌陷形成机理
来源期刊 现代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表塌陷 形成机理 黄土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7-883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42
字数 67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527.2008.05.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为民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34 245 9.0 14.0
2 魏路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7 35 4.0 5.0
3 王晖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7 38 4.0 6.0
5 李智毅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2 252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采空区
地表塌陷
形成机理
黄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地质
双月刊
1000-8527
11-2035/P
大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18-11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6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71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