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淋巴瘤研究室确诊的56例S-ALCL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和be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56例S-ALCL患者中,中位年龄17岁,男女比例为1.67:1.预后分析可追访病例49例,死亡16例(32.65%),均在2年内死亡,3年和5年生存率均为64.28%.56例患者均进行了ALK和bcl-2的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73.21%和17.86%.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不同临床分期、是否伴有或结外发病和ALK是否阳性对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ALCL以40岁以下中青年男性发病为主,发病后第1年为死亡高发时段,对化疗敏感患者多数能达到完全缓解并获得长期生存.临床分期、伴有或结外发病、ALK对预测患者长期生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回肠原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回肠肿瘤
淋巴瘤CD30
免疫组化
原发于骨骼肌的间变性大细胞T细胞淋巴瘤
骨骼肌肿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2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淋巴瘤,大细胞,Ki-1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56例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白血病·淋巴瘤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淋巴瘤,大细胞 预后 ALK bcl-2基因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18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3.41
字数 39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9921.2008.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子芬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 103 881 15.0 26.0
2 周春菊 北京市儿童医院病理科 5 44 3.0 5.0
3 杨艳丽 淋巴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 1 6 1.0 1.0
4 时云飞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 5 17 3.0 4.0
5 王晶 淋巴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 1 6 1.0 1.0
6 克晓燕 淋巴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 2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淋巴瘤,大细胞
预后
ALK
bcl-2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白血病·淋巴瘤
月刊
1009-9921
11-5356/R
大16开
太原市职工新街3号
22-107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83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5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