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测井技术       
摘要:
讨论了大港油田板桥地区馆陶组地层低电阻率岩性油层的形成机理及相应的评价方法.在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从粘土矿物类型、沉积微相类别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该区低电阻率岩性油层主控因素.馆陶组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蒙脱石含量与泥质含量成正比,泥质含量相对较高,地层电阻率下降,从而形成低电阻率油气层.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及吸水膨胀是该区馆陶组地层形成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直接原因.提出了低电阻率油层应该以沉积微相的不同建立定性识别标准和定量评价方法,按照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结合该区的沉积背景,分析不同储层沉积微相类型,按照不同的沉积微相类型分别建立测井解释标准.实际应用地质效果明显.
推荐文章
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
油水层
低电阻率储层
碳氧比测井
测井解释
华北油田复杂油气藏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北油田
复杂油气藏
油藏评价
实例应用
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
电阻率
高矿化度
测井解释
神经网络
油气层识别
复杂岩性油气藏的测井系列及解释评价
测井解释
复杂岩性油气藏
测井系列
储层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板桥油田馆陶组低电阻率岩性油气藏评价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测井技术 学科
关键词 油气评价 低电阻率 岩性 粘土矿物 孔喉结构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处理解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7-240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31.8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338.2008.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晓杰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7 82 6.0 7.0
2 彭仕宓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52 1149 19.0 31.0
3 李早红 9 31 4.0 5.0
4 马建英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气评价
低电阻率
岩性
粘土矿物
孔喉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测井技术
双月刊
1004-1338
61-1223/TE
大16开
197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5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9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