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豫西地区中元古界蓟县系分布较广泛,剖面完整,是华北地台蓟县系出露最好的地区之一.在研究和分析121个露头剖面的岩性、沉积构造及组合特征等各种定性及定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 编制出豫西地区中元古代蓟县纪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各类单因素图件和沉积相图.这种定量的沉积相研究方法在豫西地区还是首次应用.在蓟县纪早期,豫西地区主要是无障壁海岸相和浅海相,其中在卢氏-栾川地区主要为障壁海岸相.蓟县纪中期的沉积相与早期相似,但在卢氏-栾川地区由障壁海岸相演变为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相.蓟县纪晚期的沉积相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嵩山-箕山地区由古陆演变为河口湾相,确山地区为障壁海岸相,卢氏-栾川地区的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相和其他地区的滨海相变化不大.从蓟县纪早期到蓟县纪晚期是一个海域范围逐渐扩大的海侵过程.
推荐文章
中元古代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裂谷沉积相与震积岩序列
裂谷
震积岩
沉积相
中元古代
鄂尔多斯盆地
豫西中元古代汝阳群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简介
MISS构造
汝阳群
中元古代
豫西地区
豫西渑池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沉积环境分析
中元古代
豫西地区
兵马沟组
沉积环境
粒度分析
蓟县中元古界高于庄组沉积岩系及地质意义
蓟县
中元古界
高于庄组
沉积岩系
地质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豫西地区中元古代蓟县纪沉积相
来源期刊 古地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豫西地区 中元古代 蓟县纪 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 沉积相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9-59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512.2
字数 49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世炎 20 241 10.0 15.0
2 陈瑞保 6 5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5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豫西地区
中元古代
蓟县纪
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
沉积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地理学报
双月刊
1671-1505
11-4678/P
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0号石油大学
2-73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9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