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电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电沉积含硫的光亮镍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直接生长出螺旋炭纤维,生长温度仅为650℃;螺旋炭纤维的螺旋直径为700nm,炭纤维直径为400nm,纯度高且质量好,螺旋炭纤维中由三股炭纤维相互规则缠绕成绳状结构炭纤维.催化剂不含硫元素时,炭纤维为无规则的弯曲形纤维;催化剂含硫量高时,炭纤维为规则的褶皱形纤维,催化剂硫含量影响炭纤维形貌生长.螺旋炭纤维生长机理为固态催化生长,硫元素通过影响镍催化剂表面的各向异性和内部催化活性来影响炭纤维的形貌生长.
推荐文章
炭纤维表面原位生长CNT/CNF及其生长机理
催化化学气相沉积
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
表面改性
生长机理
变截面形状螺旋形炭纤维的制备和生长机理
螺旋形炭纤维
生长模型
镍催化剂
催化各向异性
螺旋形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生长机制
螺旋形炭纤维
制备
生长机制
金属镍催化钨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
纳米线
金属催化
生长机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硫在螺旋炭纤维固相催化生长机理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炭素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螺旋炭纤维 生长机理 催化剂 电沉积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8,42
页数 7页 分类号 TQ342+742
字数 34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8948.2008.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辉宪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49 373 13.0 17.0
2 杨建奎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28 198 9.0 13.0
3 周华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13 102 6.0 10.0
4 罗启枚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23 128 7.0 10.0
5 刘登友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19 82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136)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9)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螺旋炭纤维
生长机理
催化剂
电沉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炭素
季刊
1001-8948
23-1172/TQ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电碳路18号
14-65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77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