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华北地块作为实施"国际地壳与上地幔模型计划(IGCP-474)"示范区,我们综合京津唐及邻区的8条宽角反射地震剖面地壳速度结构,计算了该区域不同构造域上、中及下地壳平均速度和厚度.利用格里金插值技术构建上、中、下地壳平均速度,厚度和底界深度在空问上变化图像.这些图像指示出,京津唐及邻区发育沿近东西和北东两个方向展布的隆起与拗陷,发育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断隆和断坳.这些地质构造的形成与该区域发生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推断京津唐及邻区在中新生代至少发生三期较强烈的构造运动.结合区域构造研究成果得出,近东西向展布的隆起和拗陷形成于三叠纪,北东向展布的隆起和拗陷形成于侏罗纪,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断隆和断坳则形成于白垩纪以来.由于中地壳为壳内低速层,与上、下地壳的变形规律截然不同,以塑性变形为主,造成中地壳在隆起部位厚度大、速度低,拗陷部位厚度小、速度高,其厚度较大的部位地壳强度整体降低,在后期构造运动中易发生断裂变形,进而控制京津唐及邻区现今地震活动.
推荐文章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
构造地貌
准平原面
高原-山带-盆地(平原)组合
拱曲隆升
块断差异升降运动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中新生代
构造运动
古生代盆地
海相油气勘探
中国南方
新生代构造运动与泰山形成
泰山
新生代
构造运动
断块
地貌
对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
山西隆起区
离石断裂
太行山断裂
汾渭裂谷
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京津唐及邻区地壳结构的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响应
来源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京津唐及邻区 地壳结构 构造意义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3-1134
页数 分类号 P315|P5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001-5733.2008.04.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滕吉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52 3619 35.0 51.0
2 张亚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3 112 7.0 9.0
6 孟朴在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8)
共引文献  (1214)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2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2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2(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3(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4(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5(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6(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8(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1999(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0(3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3(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4(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京津唐及邻区
地壳结构
构造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报
月刊
0001-5733
11-2074/P
16开
北京市9825信箱
2-571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8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537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