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可以说文学就是人学,好的小说中必然站立着鲜活的人物.姓名(乃至绰号)都决不是随意贴上的,僵死的标签,而是联系着人物的社会经历,个性特征,故事情节,甚至小说主题,是一个充满修辞机趣的组成部分.因此,优秀的作家在创作中总是自觉而深刻地表现这种联系.对于姓名国人自古就颇为重视,这自然影响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古典文学大师曹雪芹,对《红楼梦》的人物名字就煞费苦心,甄士隐(真事隐)、贾语村(假语存)以及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名字的谐音组合"原应叹惜",就是为她们命运多舛埋下的伏笔. 鲁迅是否也曾为自己笔下的人物命名问题苦恼过?他是否也重视这个问题呢?1934年,鲁迅先生在《答周刊编者信》中提到:"人名也一样,古今文坛消息家,往往以为有些小说的根本是在报私仇,所以一定要穿凿书上的谁,就是实际上的谁.为免除这些才子学者门的白费心思另生枝节起见,我就用''''赵太爷''''''''钱大爷'''',是《百家姓》上最初的两个字……还有排行,因为我是长男,下面有两个兄弟,为预防谣言家的毒舌起见.我的作品中的坏角色,没有一个不是老大,或老四,老五的".那么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阿Q、闰土、祥林嫂、高尔础、九斤老太难道真如先生所言,都是自己信手拈来,率性而为的吗?其实,我们仔细读一读鲁迅的小说,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物的名字,就不难发现: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姓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反映出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严肃性和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