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骨盆肿瘤行半骨盆截肢后,应用废弃自体骨重建坐骨结节和骨盆环以恢复骨盆承重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带双侧下肢骨的10具骨盆标本,测量坐骨结节至正中矢状面和经骶骨耳状面中心冠状面的垂直距离、坐骨结节至同侧的骶骨耳状面和耻骨联合的距离.测量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的最大径,对股骨和胫骨进行CT扫描并纵向剖开,观察骨质分布情况.根据解剖测量结果,选择4具成人尸体标本,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完整骨盆和重建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两者在0-500 N的垂直加压下的稳定性.结果 坐骨结节至正中矢状面和经耳状面中心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4.52±0.48)cm和(3.31±0.57)cm.坐骨结节至同侧骶骨耳状面和耻骨联合的距离分别为(11.75±6.19)cm和(15.72±5.19)cm.股骨髁最大斜径在外后至内前方向平均为(7.93±0.44)cm,胫骨平台的最大径在冠状面上,平均为(7.19±0.61)cm.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主要为松质骨,股骨髁松质骨平均纵向长度为(6.24±0.22)cm,胫骨上端平均纵向长度为(5.64±0.18)cm.在生物力学试验中,重建骨盆的抗压缩能力较完整骨盆弱,但在载荷去除后,重建骨盆和完整骨盆均可恢复原来的状态,说明重建骨盆和完整骨盆同样为弹性良好的刚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即刻稳定性.结论 半骨盆截肢后,可应用废弃股骨或胫骨重建坐骨结节和骨盆环,为患者坐立和装配假肢提供力学支持点,以降低半骨盆截肢者的残废程度.
推荐文章
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评价
骨盆
骨折
脱位
骨外固定器
生物力学
骨盆骨折血管损伤的解剖学基础
骨盆骨折
血管损伤
动脉
解剖学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复位的生物力学与解剖学研究
胸腰椎
爆裂型骨折
骨块
复位
生物力学
解剖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半骨盆截肢后用废弃自体骨重建骨盆承重功能的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截肢术 骨盆 解剖学,局部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08,(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672
页数 6页 分类号 R6
字数 60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352.2008.08.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雁西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63 910 16.0 28.0
2 窦帮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2 1 1.0 1.0
3 梅炯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112 1362 17.0 32.0
4 蔡宣松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53 479 10.0 20.0
5 高悠水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11 31 4.0 5.0
6 倪明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11 91 5.0 9.0
7 王先辉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4 56 3.0 4.0
8 俞秀茂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4 2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截肢术
骨盆
解剖学,局部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