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美国科罗拉多高原Paradox盆地中的裂口盐墙和盐背斜,主要是在古生界和中生界沉积物的差异负载作用下发育起来的.盐构造顶部的平缓褶皱,通常被认为是晚白垩纪至古新世拉腊米挤压运动的产物,而其脊顶地堑与山谷,则被认为是挤压后的松弛拉伸及盐溶作用所造成的.基于野外调查、物理模拟以及现代盐构造学理论,研究认为这些平缓褶皱和脊顶地堑,主要是新生代始新世至渐新世北北东向区域拉伸作用的产物.因为岩盐较其围岩软弱,拉伸形变主要集中在早先形成的盐墙、盐背斜及其较薄的顶板中,使盐构造发生活化并形成新的拉伸构造.顶板中的拉伸构造主要包括正断层、地堑、断层滑移(断滑)褶皱以及滚动褶皱.由于区域拉伸方向斜交盐构造走向,断层分布多呈羽列状.在母盐层较厚地区,拉伸使盐刺穿在正断层之下次动上升;而在母盐层较薄地区,拉伸使盐刺穿下降.在初始盐刺穿较高地区,盐构造的侧翼下降;而在初始盐刺穿较低地区,盐构造整体下降.拉伸使盐刺穿变宽,脊顶地堑下沉,形成拉伸型下降盐刺穿特征性的尖角盐体构造.局部地区,盐体从破碎的顶板间溢出,覆盖了下沉的脊顶地堑.
推荐文章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
渤海湾盆地
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模式
辽河盆地
新生代
构造演化模式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沉降特征
琼东南盆地
构造沉降史
同剥反演
沉降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美国Paradox盆地盐构造新生代的拉伸活化
来源期刊 高校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Paradox盆地 盐构造 拉伸活化 下降盐刺穿 断滑褶皱 滚动褶皱 构造地质学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构造地质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63
页数 15页 分类号 P542.31
字数 8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493.2008.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戈红星 2 3 1.0 1.0
2 JACKSON Martin P. A. 1 0 0.0 0.0
3 MOSHER Sharon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3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aradox盆地
盐构造
拉伸活化
下降盐刺穿
断滑褶皱
滚动褶皱
构造地质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6-7493
32-1440/P
大16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2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