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别通过稳态、动态流变的方法和冷冻蚀刻透射电镜、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和平板夹砂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由碳酸钠诱导形成的油酸钠蠕虫状胶束的流变学性质及形貌和蠕虫状胶束驱油配方的驱油效果及驱油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在油酸钠(NaO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 能够形成蠕虫状胶束;孤岛东区稠油注聚驱后,蠕虫状胶束驱油配方(w/%,1.83 NaOA+4.24 Na2CO3)的室内模拟驱油可提高采收率25%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平板夹砂微观驱油模型显示蠕虫状胶束驱油体系进入模型中,能够使注聚后束缚残余油重新启动、变形,渐渐形成油墙向出口处运移,蠕虫状胶柬驱油体系能够有效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从而提高驱油效率.
推荐文章
新型耐盐蠕虫状胶束体系的性能和驱油效果研究
蠕虫状胶束
耐盐
黏弹性
油水界面张力
驱油效果
蠕虫状胶束溶液组成对其黏弹性影响
表面活性剂
蠕虫状胶束
流变性
黏弹性
TBAB/KCI对构筑阴离子蠕虫状胶束的影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芥酸钠
四丁基溴化铵
蠕虫状胶束
流变性
疏水缔合聚丙烯酸与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
疏水缔合聚丙烯酸
蠕虫状胶束
流变性
表观粘度
耗散颗粒动力学分子模拟
均方根末端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油酸钠蠕虫状胶束的性质及驱油效率研究
来源期刊 日用化学工业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蠕虫状胶束 流变性 驱油效率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3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48
字数 423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蠕虫状胶束
流变性
驱油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日用化学工业
月刊
1001-1803
14-1320/TQ
大16开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2-328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77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255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