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竹子学报       
摘要:
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拐棍竹地下茎的数量特征、垂直分布结构、分岔习性和繁殖特点.结果表明,拐棍竹地下茎的密度大,193段·m-2,每段平均长为12.2 cm,地下茎总长2 169.8 cm·m-2,地下茎直径平均为1.1 cm,节间长平均为0.73 cm,平均每段地下茎具14节;随生长年龄递减,拐棍竹的地下茎直径、节间长、每段节数和每段长度递增,而地下茎段数和总长的变化则呈偏正态分布;拐棍竹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30 cm土层,并以"两侧单岔"为主要分岔类型,其次分别为"两侧多岔"和"一侧单岔","一侧多岔"很少;拐棍竹地下茎在土壤中延伸方向从坡面来看以"平行"方向延伸类型所占数量最多,为49.75%,从土壤剖面上来看拐棍竹地下茎在土壤中延伸方向则以"向上"类占优势,为53.19%,其次为"向下"类延伸方向,为39.12%.
推荐文章
大熊猫主食竹拐棍竹地下茎侧芽的数量特征研究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拐棍竹
地下茎
侧芽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拐棍竹根系特点研究
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拐棍竹
根系结构
卧龙自然保护区综合功能评价
卧龙自然保护区
模糊综合评判
模式识别
功能评价
对强化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研究
卧龙自然保护区
珍稀动植物
生态系统
管理体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卧龙自然保护区拐棍竹地下茎结构特点研究
来源期刊 竹子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拐棍竹 地下茎结构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竹林生态与竹子培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9
页数 7页 分类号 S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6567.2008.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景平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1 5 1.0 1.0
2 蔡绪慎 2 1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卧龙自然保护区
拐棍竹
地下茎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竹子学报
季刊
1000-6567
33-1399/S
大16开
1982-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23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0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