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笔者随同江苏省地震救援队即赴重灾区北川县城实施救援.在救援期间所获取的现场资料基础上,对该次大震的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进行了探讨.汶川8级特大地震的极震区地震烈度高达11度;10~11度重灾区主体沿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呈北东方向展布.龙门山断裂带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其运动方式为逆冲兼右旋水平错动.由于所处的特殊地震地质环境,地震地质灾害非常严重,致使此次地震的震害更具毁灭性的特征.
推荐文章
川滇地区7级大震前中强震震源机制变化
中强震
震源机制
应力场变化
异常构造活动
川滇地区
汶川8.0级地震陕西灾区震害特征分析
汶川8.0级地震
地震灾区
震害特征
对策分析
陕西
2009年姚安6.0级地震震害特征分析
姚安6.0级地震
建(构)筑物
生命线系统
震害特征
震害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8级大震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探讨
来源期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汶川大震 龙门山活动断裂带 高烈度区 强余震分布 地震地质 震害 发震断裂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汶川地震灾害考察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8-393
页数 6页 分类号 P315.2
字数 33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132.2008.03.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耘 23 172 7.0 13.0
2 侯康明 8 44 5.0 6.0
3 李丽梅 24 252 9.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8)
二级引证文献  (37)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大震
龙门山活动断裂带
高烈度区
强余震分布
地震地质
震害
发震断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2-2132
32-1695/P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卫岗3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00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