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油气成蔽的基本条件、成藏期次、成藏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入手,对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地层的油气成藏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预测了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对于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和缓解储量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该区具有多期生烃、多期成藏和南北差异的特点,构造演化的不均衡性导致成藏时间南早北晚、油气藏破坏南重北轻、油气分布南贫北富的特征,明确提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要立足于北部凹陷,寻找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继承性的构造圈闭,在断裂欠发育区寻找燕山期的古油气藏,并积极探索西山窑组和第三系的构造圈闭;对于南部凹陷要以寻找断裂欠发育区的燕山期古油气藏为主,选择不易被破坏的岩性油气藏作为勘探的突破口.
推荐文章
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
焉耆盆地
区域构造
气藏形成
油气藏类型
焉耆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成烃及成藏时期的比较
侏罗系油气系统
油气成藏时期
油气成藏模式
包裹体
焉耆盆地
柴达木盆地
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焉耆盆地
八道湾组
烃源岩
生烃史
成藏期次
焉耆盆地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焉耆盆地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成藏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地层油气成藏机理分析
来源期刊 录井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侏罗系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4
字数 51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803.2008.03.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段心建 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5 35 3.0 5.0
2 张辉 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6 40 2.0 6.0
3 王冶 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4 1.0 2.0
4 金贝贝 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3 1.0 1.0
5 肖自歉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焉耆盆地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侏罗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录井工程
季刊
1672-9803
12-1371/TE
大16开
天津市大港油田三号院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3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3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