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土壤、地形等因素对农田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三江平原1954年~2005年5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和DEM,通过使用Rough集理论进行重要性测度计算,发现三江平原农田化过程中,土壤类型的影响要大于地形因子的影响;地形特征中,坡度对农田化过程的影响程度较大,高程与起伏度的影响相当.从土壤类型影响农田化过程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在三江平原农田大幅度扩张期间,农田开发总体呈现出逐渐由松花江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过渡的趋势,土壤类型的开发也由分布于地势较高地区的草甸土向地势低洼地区的白浆土、沼泽土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随着三江平原不断地进行拓荒开发,草地、林地与沼泽湿地被大面积地开发为农田,使得相应的草甸土、暗棕壤、白浆土和沼泽土的农田开发比重越来越大,并且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白浆土和沼泽土的农田面积比例进一步增大,2000年以后土地垦荒状况基本趋于稳定.
推荐文章
三江平原土壤湿度变化及其对气象条件的响应
气候变化
土壤
相对湿度
三江平原
M-K突变检验
近40年三江平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极端降水指数
Mann-Kendall突变
累积距平
Hurst指数
三江平原
近50年气候驱动下三江平原粮食生产潜力时空演变分析
气候变化
粮食生产潜力
GAEZ模型
时空格局
三江平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然土壤类型对近50年三江平原农田化过程的影响
来源期刊 资源科学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土壤类型 农田化过程 Rough集理论 土地利用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土地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2-708
页数 7页 分类号 F3
字数 73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7-7588.2008.05.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树文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187 5006 41.0 61.0
2 张宇博 吉林大学软件学院 7 94 5.0 7.0
3 张养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37 1551 20.0 37.0
4 卜坤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4 255 9.0 15.0
8 王文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9 403 12.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46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类型
农田化过程
Rough集理论
土地利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资源科学
月刊
1007-7588
11-3868/N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82-4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8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491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