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用于测定血清中氨茶碱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的准确度,确定更适用于氨茶碱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方法 分别验证用于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两种方法的回收率试验结果作t检验.结果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的平均回收率(101.40%,RSD=2.16)较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107.78%,RSD=2.98)更符合规定;两种方法的回收率试验结果之间有良好线性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准确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如果监测样品量少,从检测费用角度考虑,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更适用于氨茶碱的临床检测.
推荐文章
罗红霉素对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氨茶碱
罗红霉素
血药浓度
氨苄青霉素合用氟美松对兔氨茶碱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氨苄西林
氨茶碱
氟米松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测定双组分染料浓度的两种方法比较
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
联立方程
混合染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方法的准确度比较
来源期刊 解剖学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氨茶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血药浓度 准确度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
字数 199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艳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24 157 7.0 11.0
2 杨爱群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10 76 5.0 8.0
3 曾佳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19 127 7.0 10.0
4 李江华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14 139 8.0 11.0
5 陈永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14 85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氨茶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血药浓度
准确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剖学研究
双月刊
1671-0770
44-148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北校区
46-26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10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