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Ms 8.0级地震.震后野外考察表明.5.12汶川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晚新牛代以来的逆冲速率小于1mm/a,GPS观察结果表明其缩短速率小于3mm/a.这次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条同震逆冲地表破裂带,总体长约275 km,宽约15km.发震断裂机制主要为逆冲作用(由NW向SE逆冲)伴随右旋走滑.地表主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发育.长约275km.笔者称为映秀-北川破裂带,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地表次级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前缘断裂安县-灌县断裂南段发育,长80km.笔者称为汉旺破裂带,破裂带基本为纯逆冲性质.在这两条破裂带之间发育两条更次一级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一条长约20km呈NE走向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深溪沟破裂带.由于这条破裂带靠近主破裂带南段,并且与主破裂带变形特征一致,因此,笔者将深溪沟破裂带划归映秀-北川破裂带:另一条长约6km呈NW走向、由sw向NE逆冲并兼有左旋滑动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小鱼洞破裂带,它连接映秀-北川破裂带和汉旺破裂带.成为侧向断坡.另外,在灌县-安县断裂东侧的四川盆地内,由都汀堰的聚源到江油发育-条NE向的沙土液化带.它可能是四川盆地西部深部肓断裂活动的结果.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断裂具有强烈的逆冲作用并伴随较大的右旋走滑,断裂向四川盆地扩展.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类似2008年5月12日Ms 8.0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 a.
推荐文章
汶川Ms8.0巨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强余震群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动态应力触发
静态应力触发
汶川地震
强余震
汶川-映秀MS8.0地震的介质破裂与深部物质运移的动力机制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破裂链
震源机制
发震断裂带
深部介质与构造环境
短临地震预测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甘肃强震记录与初步分析
汶川地震
甘肃
强震台站
记录
衰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震地表破裂 地震断层 发震构造 龙门山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3-813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315:2
字数 63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08.05.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59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7)
同被引文献  (424)
二级引证文献  (627)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3)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0(62)
  • 引证文献(19)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1(33)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2(49)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3(78)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69)
2014(6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8)
2015(6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1)
2016(8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8)
2017(6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3)
2018(103)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95)
2019(6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20(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地表破裂
地震断层
发震构造
龙门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
双月刊
1000-3657
11-1167/P
大16开
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11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4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