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Ms 8.0级地震.震后野外考察表明.5.12汶川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晚新牛代以来的逆冲速率小于1mm/a,GPS观察结果表明其缩短速率小于3mm/a.这次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条同震逆冲地表破裂带,总体长约275 km,宽约15km.发震断裂机制主要为逆冲作用(由NW向SE逆冲)伴随右旋走滑.地表主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发育.长约275km.笔者称为映秀-北川破裂带,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地表次级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前缘断裂安县-灌县断裂南段发育,长80km.笔者称为汉旺破裂带,破裂带基本为纯逆冲性质.在这两条破裂带之间发育两条更次一级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一条长约20km呈NE走向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深溪沟破裂带.由于这条破裂带靠近主破裂带南段,并且与主破裂带变形特征一致,因此,笔者将深溪沟破裂带划归映秀-北川破裂带:另一条长约6km呈NW走向、由sw向NE逆冲并兼有左旋滑动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小鱼洞破裂带,它连接映秀-北川破裂带和汉旺破裂带.成为侧向断坡.另外,在灌县-安县断裂东侧的四川盆地内,由都汀堰的聚源到江油发育-条NE向的沙土液化带.它可能是四川盆地西部深部肓断裂活动的结果.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断裂具有强烈的逆冲作用并伴随较大的右旋走滑,断裂向四川盆地扩展.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类似2008年5月12日Ms 8.0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