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自制静态和动态手支具对烧伤后手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在烧伤后不同治疗阶段,为32例患者的52只手制作不同类型支具,针对不同个体单独或联合使用,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对上肢及手的整体功能(包括粗动作及精细动作如抓、握、捏、夹及手臂旋前、旋后、取物、放置等)进行定量评定,比较使用支具治疗前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按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标准.治疗前患手功能Ⅳ级7只、Ⅲ级15只、Ⅱ级23只、Ⅰ级7只.治疗3个月后重新评定.手功能Ⅵ级9只、Ⅴ级28只、Ⅳ级9只、Ⅲ级6只.28例患者46只手的对指、对掌、握、捏等功能恢复较好,可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手部活动.结论 该自制手支具对预防和治疗手烧伤后瘢痕挛缩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系列矫形支具在烧伤后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烧伤 挛缩 支具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1-19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
字数 45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8.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雄翔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烧伤中心 53 342 11.0 14.0
2 胡大海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烧伤中心 165 1002 15.0 20.0
3 王冰水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理疗科 34 250 9.0 14.0
4 易南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烧伤中心 21 238 9.0 15.0
5 秦茵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理疗科 10 85 6.0 9.0
6 石梦娜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烧伤中心 4 53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80)
二级引证文献  (148)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20(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烧伤
挛缩
支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