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瑞士Kruss公司设计生产的DSAl00型光学法液滴形态分析系统测定了水和3种不同浓度的润湿剂与煤的动态接触角,根据液体润湿煤尘的机制,建立了液体润湿煤尘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JFC、SDS和快渗T在煤尘上的润湿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3种润湿剂对煤尘均有较好的润湿效果,对煤尘的润湿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JFC、快渗T、SDS,0.20%JFC溶液在2 s时完全润湿,0.3%快渗T溶液在6 s时完全润湿,各溶液在煤尘上润湿的动力学数据与所建立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在0.98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动态接触角法研究液体润湿煤尘的动力学特性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的特点,为研究固体(煤尘)运动过程中的润湿作用,如浮选、喷雾降尘系统等提供理论基础.
推荐文章
基于接触角法表征纺织品表面润湿性应用研究
接触角
表面润湿性
躺滴法
超疏水表面
荷叶效应
荻草茎秆动态润湿性能及表面自由能
生物质工程
荻草
胶黏剂
动态润湿模型
扩散渗透系数
表面自由能
粒状发射药接触角测定条件的优化
应用化学
接触角
粒状发射药
躺滴法
表面性能
操作条件
速生杨木材的动态润湿性能
动态润湿性能
杨木
脲醛树脂
酚醛树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动态接触角测定法研究润湿剂对煤尘的润湿性能
来源期刊 煤矿安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煤尘 润湿性能 润湿剂 动态接触角
年,卷(期) 2008,(1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D7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静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41 465 12.0 21.0
2 伍修锟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39 2.0 3.0
3 谭允祯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4 397 11.0 19.0
4 顾景梅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9 75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56)
二级引证文献  (105)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7(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9(3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尘
润湿性能
润湿剂
动态接触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矿安全
月刊
1003-496X
21-1232/TD
大16开
辽宁省抚顺市经济开发区滨河路11号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28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73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