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49年以后,苏联文学对中国的影响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从1942年译成中文以来,直到今天,一直是党团推荐给中国青年的读物.已出版了二十几个译本,印了无数次,印数总有几千万册吧.法捷耶夫的<毁灭>和<青年近卫军>,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革拉特科夫的<水泥>和富尔曼诺夫的<夏伯阳>,都是建国前后中国青年的热门读物.这些书都我是上高中时读的.
推荐文章
苏联文学并非昨日黄花
苏联文学
影响
经典作家
非主潮文学
主流文学
浅谈前苏联文学对中国的影响
前苏联文学
中国
影响
20世纪上半叶的苏联文学与中国革命文学
苏联文学
中国革命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延安文艺座谈会
中共文艺政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苏联文学的主流,潜流和逆流
来源期刊 新文学史料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西译史话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131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文学史料
季刊
0257-5647
11-1283/I
16开
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9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6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