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建立一种简单的方法鉴定污染土壤中的铅在消化系统中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潜力(即生物可消化性或生物可接受性),采用连续提取法和7种单一化学提取法比较研究了13个污染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及其可提取性,以模拟胃液提取法为参比,选择和比较了7种化学提取剂,包括:CaCl2稀盐、NH4OAc、DTPA-TEA、Mehlich Ⅰ、Mehlich Ⅲ、草酸铵缓冲液和盐酸羟铵溶液.结果表明,土壤中铅的平均提取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草酸铵缓冲液,盐酸羟铵溶液,Mehlich Ⅰ、Mehlich Ⅲ,DTPA-TEA,NH4OAc,CaCl2.相关分析表明,氧化物结合态铅是污染土壤中生物可消化铅的主要组分,用盐酸羟铵溶液提取的铅可很好地表征污染土壤中铅的生物可消化性,其提取量与模拟胃液提取的铅接近,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推荐文章
腐植酸钾对土壤铅化学形态、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的影响
腐植酸钾
化学形态
生物可给性
健康风险评价
耐铅菌与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耐铅菌
生物炭
有机肥
铅含量
土壤修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化学提取方法快速评估污染土壤中生物可消化性铅
来源期刊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化学形态 生物可消化性 污染土壤 提取方法
年,卷(期) 2008,(10)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2
页数 5页 分类号 X833
字数 28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446X.2008.10.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明奎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 251 4632 36.0 58.0
2 普锦成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 3 50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化学形态
生物可消化性
污染土壤
提取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月刊
1006-446X
44-1396/T
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9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926
相关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zjnsf.net/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