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依据六合体应变异常, 在2006年7月26日安徽定远4.2级地震和2007年5月6日江苏响水ML4.0地震前, 我们提出了短临预测意见. 预测实践表明, 根据六合体应变异常提出11~24天时间段在450 km范围内有发生5.5级左右地震、在200 km范围内有发生4.0级左右地震可能性的预测意见有一定的科学性, 还有可能根据异常最低点出现时间提出3天之内发震的临震预测意见, 实践还表明依据六合体应变异常所预测的震中位置和震级会有较大误差. 反思两次地震预测实践, 我们有依据期望通过每一点进步来挑战地震预报难题, 目前力求能在震前有所察觉, 提前向领导部门打个招呼.
推荐文章
六合体应变干扰因素与地震短临异常特征研究
江苏六合地震台
钻孔体应变
气压
降雨
干扰
短临异常特征
六合台体应变映震效能研究和安徽定远4.2级地震前短临跟踪
六合体应变
映震效能
定远4.2级地震
短临跟踪及预测
乌什台两次地震钻孔应变异常的对比研究
伽师MS6.8地震
昭苏MS6.0地震
分量式钻孔应变
震前前兆异常特点
对比研究
宁蒗地震的应变短临异常分析
宁蒗地震
应变观测
短临异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依据六合体应变异常所作两次地震短临预测意见的反思
来源期刊 国际地震动态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六合体应变异常 短临预测 反思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8
页数 7页 分类号 P315.75
字数 38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08.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志生 47 302 10.0 15.0
2 杨建军 4 9 3.0 3.0
3 李飞 2 6 2.0 2.0
4 郑海峰 2 6 2.0 2.0
5 汪立宇 2 6 2.0 2.0
6 刘戎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8)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六合体应变异常
短临预测
反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地震动态
月刊
0253-4975
11-2362/P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8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