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炎症启动了新内膜的形成,最终导致再狭窄.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法建立犬颈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Mac-1(CD18,CD11b)、LFA-1(CD11a/CD18)阳性表达的动态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动物实验,于2004-09/2005-04在苏州大学免疫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健康杂种犬10条,体质量15-17 kg,由苏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用球囊扩张法建立犬颈动脉再狭窄的动物模型,术前,术后2 h,4 h,12 h,24 h,48 h,72h,1周分别抽墩周围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表面的Mac-1和LFA-1的阳性表达水平.术后8周取扩张颈动脉及对侧正常动脉作病理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OMac-1和LFA-1的阳性表达水平.②扩张颈动脉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动物术后8周行血管造影榆台,狭窄率为(65.00±15.47)%;病理学检查显示内膜明显增厚;单核细胞表面Mac-1在各时间段的表达,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553,P=0.152).术后12 h左右开始升高,48~72 h左右达到高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时已接近术前基线水平(P>0.05).单核细胞表面LEA-1在各时间段的表达,经方差分析差别无显著性意义(F=1.553,P>0.05).结论:血管损伤可以上调单核细胞表面Mac-1的表达,提示其町能参与了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生过程中的急性系统炎症反应.
推荐文章
球囊损伤犬颈动脉后IGF-1表达动态变化及血管再狭窄形成
颈动脉再狭窄
球囊血管成形术
介入
颈动脉再狭窄犬血管内膜的急性炎症反应
模型
动物
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炎症
对高利教授颈动脉血管狭窄证型划分的探讨
颈动脉血管狭窄
高利
中医证型
血管超声
临床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犬颈动脉血管再狭窄造模前后全血Mac-1表达的动态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动物模型 Mac-1 LFA-1
年,卷(期) 2008,(39)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91-769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60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8.39.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万利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192 792 13.0 17.0
2 李辉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 16 72 4.0 8.0
3 范晨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动物模型
Mac-1
LFA-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