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水稻双峰乳突、粒型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古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封开杏花河古稻稃壳印痕双峰乳突单体的纵横比平均为1.01,处于籼、粳的分界线上,已处在籼、粳分化初期;双峰乳突判别函数为-0.99,处于籼、粳两亚种之间的中点附近,靠近普通野生稻,表明尚处在籼、粳未分化完成的原始状态;粒型显现出一种长而大粒的野生稻、籼稻中间型特征;相对距离测定表明其性状总体处在野生稻和籼稻的过渡阶段.经综合分析后认为,该群古稻粒型长而宽,大粒无芒,籼、粳属性模糊,属于一种古老的栽培稻;其双峰乳突形态种属特征不清晰,属于一种非籼、非粳、非野生稻的栽培稻种群.
推荐文章
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陶片中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
彭头山遗址
陶片
稻壳双峰乳突印痕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稃壳印痕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稃壳印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旧屋后山遗址古稻双峰乳突及稃壳印痕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考古学 古稻 稃壳印痕 双峰乳突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6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44.5|S-09
字数 32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7216.2008.0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向安强 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143 648 12.0 18.0
5 张文绪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32 319 11.0 16.0
6 邱立诚 9 55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考古学
古稻
稃壳印痕
双峰乳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稻科学
双月刊
1001-7216
33-1146/S
大16开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中国水稻研究所内
32-9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5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28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