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改进大鼠腓肠肌静息状态定应变被动拉伸肌肉损伤实验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肌肉损伤及修复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以3、6、12 cm/min拉伸速率对大鼠右侧腓肠肌实施拉伸,记录载荷-伸长曲线,并分别制光镜及电镜组织切片.结果 各组大鼠载荷-伸长曲线形态相似,曲线延伸趋势相同.但拉伸过程中到达平台的时间为3cm/minn>6 cm/min>12cm/min;光镜及电镜下观察,无拉伤腓肠肌结构未出现明显异常,而拉伤腓肠肌呈现典型损伤表现.结论 改进后的实验造成了腓肠肌内部分纤维的断裂损伤模型,模拟了临床常见的骨骼肌部分拉伤.通过对3种拉伸速率的比较,为减少拉伸时间,选择6cm/min作为实验研究的拉伸速率较为合适.
推荐文章
骨骼肌收缩的本构模型
骨骼肌
力-速关系
本构模型
横桥
流变学
急性骨骼肌损伤动物实验模型构建及应用
动物
实验模型
急性骨骼肌损伤
构建
应用
运动训练肌肉拉伤动物模型构建的相关问题
肌肉拉伤
运动
动物模型
骨骼肌损伤
机制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肌酶研究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
肌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骨骼肌拉伤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骼肌 拉伤 动物模型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7-219,封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31
字数 29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164.2008.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生 北京大学医学部 132 1155 17.0 23.0
2 何丽华 北京大学医学部 68 550 13.0 18.0
3 叶康平 北京大学医学部 20 236 12.0 14.0
4 李国珍 山东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研究所 9 41 5.0 6.0
5 冯鑫 北京大学医学部 4 2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1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骼肌
拉伤
动物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双月刊
1000-7164
21-1147/R
大16开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千山路42号
8-113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9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311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