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SERS效应发现以来,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各种理论模型,基于散射增强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作用在分子上的局域电场的增强或者分子极化率的改变,其理论机制模型中主要分为两大类:物理模型(电磁增强)和化学模型(非电磁增强).物理模型将SERS的产生归因于局域电场的增强,主要反映了金属材料本身的光学性质和金属表面的纳米结构性质;而化学模型侧重于分子极化率的改变,认为由分子的基态到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空电子态可以发生共振跃迁,从而改变分子的极化率,产生SERS效应.化学模型主要与分子几何形状、电子结构、分子与基底的成键作用和表面环境密切相关.
推荐文章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实验特点
增强机制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生物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拉曼散射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生物成像
生物医学
金霉素水溶液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测定分析
金霉素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快速检测
黄芪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银胶
黄芪饮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理论机制模型分析
来源期刊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SERS 拉曼 电荷转移 电磁增强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6
页数 3页 分类号 O657.37
字数 27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260.2008.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书锋 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6 66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SERS
拉曼
电荷转移
电磁增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7-4260
34-1328/N
大16开
安徽省安庆市
26-14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7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936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