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团聚丽瓢虫Adalia conglomerate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铁杉球蚜的捕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团聚丽瓢虫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团聚丽瓢虫卵期、1、2、3、4龄、预蛹和蛹的发育历期平均分别是10 d~15 d,5 d~11 d,7 d~11 d,7 d~11 d,8 d~16 d,20 d~30 d,15 d~18 d.团聚丽瓢虫成虫和3龄幼虫可捕食所有龄期的铁杉球蚜,尤其喜欢捕食卵.捕食能力随着自身龄期增大而增大,成虫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344.8头.团聚丽瓢虫成虫和幼虫对铁杉球蚜卵的捕食效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模型.成虫对铁杉球蚜的寻找效应用Hassel & Varley模型进行模拟,模型为E=0.4517P-0.5568,r2=0.9859,表明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个体间的干扰越强,表现出对铁杉球蚜的捕食作用减小.
推荐文章
龟纹瓢虫成虫对玉米蚜捕食作用研究
龟纹瓢虫
玉米蚜
捕食作用
双带盘瓢虫对蔗绵蚜捕食作用研究
双带盘瓢虫
蔗绵蚜
捕食量
龟纹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捕食效应的研究
龟纹瓢虫
小麦蚜虫
生物学特性
捕食效应
大突肩瓢虫成虫对桃蚜的捕食作用
大突肩瓢虫
桃蚜
功能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团聚丽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铁杉球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林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团聚丽瓢虫 铁杉球蚜 生物学特性 捕食功能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718.7
字数 38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508.2008.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建华 47 247 8.0 13.0
2 刘艳 13 3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团聚丽瓢虫
铁杉球蚜
生物学特性
捕食功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林业科技
双月刊
1003-5508
51-1217/S
大16开
成都星辉西路18号
33512-33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2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52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