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不同丝素一聚乙烯醇(SF-PVA)配比的共混溶液和加入硝酸银的丝素-聚乙烯醇(SF-PVA)共混溶液的静电纺丝,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丝素(SF)或聚乙烯醇(PVA)占绝大部分时,整个体系溶解性保持相对稳定,容易形成比较均一的溶液,且纺丝后纤维形态比较均匀、规则;而在两组分含量接近时整个体系的溶解性能较差,不易形成比较均一的溶液,表现为溶液粘度的显著增大,纺丝后纤维不均匀、不规则.笔者选用SF/PVA=1:9(质量比)的共混纺丝液加入硝酸银,随着硝酸银在溶液中含量的增加,溶液电导率会明显增加,纤维的直径明显下降;但随着电导率的增大,纤维中珠状物会增多,纤维均一性也变差.
推荐文章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的氢键和相容性
壳聚糖
聚乙烯醇
氢键
相容性
热行为
混凝法处理含聚乙烯醇废水
聚乙烯醇
硼砂
混凝
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的层层自组装及表征
纳米纤维素
聚乙烯醇
层层自组装
氢键驱动力
透光率
拉伸强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丝素-聚乙烯醇共混溶液静电纺丝及其含银纳米纤维形态研究
来源期刊 合成技术及应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丝素 静电纺丝 电导率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TQ342.4
字数 14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34X.2008.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建军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45 166 7.0 11.0
2 戴礼兴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62 452 11.0 19.0
3 顾卓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2 38 2.0 2.0
4 冯惠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4 23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4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乙烯醇
丝素
静电纺丝
电导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合成技术及应用
季刊
1006-334X
32-1414/TQ
大16开
江苏仪征市仪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28-18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5733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