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
目的 观察双心室起搏(BivP)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心脏绝对不应期电刺激(ARPES)对豚鼠衰竭心室肌细胞钙离子流的影响.方法 对10例SSS患者经冠状静脉左室后外侧支和右心室心尖部进行BivP,观察起搏前后5 min的心脏每分输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和心电图QRS离散度(QRSd)、QT离散度(QTd)、跨室壁复数离散度(TDR)的变化.应用单细胞收缩动缘检测仪和膜片钳技术,观察ARPES前后单个豚鼠衰竭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度、Ica-L、Ca-T的变化.结果 BivP时CO、CI分别增加16.2%、16.8%,PCWP下降,TDR变小,表明BivP可增加心肌收缩功能,减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ARPES使单个衰竭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值和Ca-T分别增高15.5%和16.8%.结论 ARPES可触发Ica-L开放,增加Ca-T,增强豚鼠衰竭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功能.BivP时一个电信号必然进入另一个电信号的绝对不应期,因此BivP-ARPES时Ica-L开放,Ca-T增加等,可能也是其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的机制之一.
推荐文章
双心室起搏-不应期电刺激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和计算机仿真研究
双心室起搏
绝对不应期电刺激
心脏再同步治疗
钙浓度
计算机仿真
双心室起搏-不应期电刺激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和计算机仿真研究
双心室起搏
绝对不应期电刺激
心脏再同步治疗
钙浓度
计算机仿真
左心室心外膜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
心脏再同步治疗
激动恢复间期
不应期
电生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心室起搏-不应期电刺激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和离子机制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双心室起搏 绝对不应期电刺激 心脏再同步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L型钙电流-钙瞬变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14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心室起搏
绝对不应期电刺激
心脏再同步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L型钙电流-钙瞬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8259
61-1399/R
大16开
193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0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657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