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索其在AL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对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AT)活性、抗纤溶酶(AP)活性及纤溶酶原(PLG)活性定量检测,并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患者组各期(治疗前、治疗中、复发期)AT、AP、PL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509,P<0.05),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高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淋组与急非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抗凝纤溶功能异常,抗凝纤溶功能异常是导致AL出血的重要原因,可随病情好转逐渐改善,AT、aP 、PLG在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推荐文章
急性白血病纤溶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急性白血病
纤溶系统
检测
意义
结肠癌患者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结肠肿瘤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类
急性白血病中血清CA125的临床意义
CA12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白血病抗凝纤溶异常的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血栓与止血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白血病 抗凝血酶 抗纤溶酶 纤溶酶原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3.71
字数 32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6213.2008.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孔晋星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15 40 4.0 6.0
2 佟力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26 74 5.0 7.0
3 石洪琼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5 28 3.0 5.0
4 许云敏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8 31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血病
抗凝血酶
抗纤溶酶
纤溶酶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血栓与止血学
双月刊
1009-6213
44-1513/R
广州昌岗东路250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2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5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