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并行网络电法勘探现场观测数据表明,随着开采煤层上覆岩体破坏程度的加剧,其电阻率值呈上升趋势:当煤层上覆岩层视电阻率值相对于背景电阻率值增大1~2倍时为裂隙发育带;当增大3倍以上时为离层冒落带.对于全空间电阻率观测,其视电阻率值的变化主要是以突出异常为主.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并行网络电法进行煤层顶板视电阻率动态监测,可以直观反映"三带"的发育形态以及开采产生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为矿井安全提供有效的探测手段.
推荐文章
薄基岩浅埋煤层覆岩破坏移动演化规律研究
薄基岩浅埋煤层
覆岩破坏
绿色保水开采
突水溃砂
演化规律
煤矿采场覆岩破坏的微地震监测预报研究
微地震
岩体
破裂
定位
监测
预报
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的微震监测
倾斜煤层
微震监测
破坏深度
底板突水
浅埋采空区大采高条件下覆岩破坏规律
上覆采空区
远距离
大采高
覆岩破坏
裂隙演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并行网络电法在煤层覆岩破坏监测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覆岩破坏 电阻率 并行网络电法 动态监测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煤田物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4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318
字数 35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08.0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平松 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184 1914 24.0 35.0
2 刘盛东 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28 729 17.0 26.0
3 李建楼 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5 58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21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04)
二级引证文献  (216)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3(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6(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7(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8(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9(3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20(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覆岩破坏
电阻率
并行网络电法
动态监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