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及电流通路的推断方法.方法 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即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对照组.电击死组,用220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实验动物的左后肢与右前肢,通电致死.死后电击组,从耳缘静脉注射50ml空气致死,于死后即刻用220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实验动物的左后肢与右前肢通电3rain.对照组直接从耳缘静脉注射50ral空气致死,不进行电击.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骨骼肌白介素6信使核糖核酸(il-6mRNA)表达水平,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电击死兔骨骼肌il-6mRNA水平远高于死后即刻电击者(P<0.05);电击死兔对称肢体中通电肢体骨骼肌il-6mRNA水平远高于非通电肢体(P<0.05).结论 骨骼肌il-6mRNA表达变化町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机体对称部位骨骼肌il-rmRNA表达差异有助于推断电流通路.
推荐文章
电击死兔骨骼肌及心肌HSP 70 mRNA和c-fos mRNA表达
法医病理学
电击伤
荧光光度测定法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基因,fos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电击致死兔对称肢体骨骼肌中c-fos mRNA测定
电击死
c-fos mRNA
骨骼肌
电流通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无电流斑电击死兔骨骼肌il-6mRNA表达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法医学杂志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电击死 白介素6信使核糖核酸 骨骼肌 电流通路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6-379
页数 4页 分类号 D919
字数 26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728.2008.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晔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50 220 8.0 12.0
5 刘敏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312 1381 18.0 24.0
6 廖志钢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100 639 14.0 18.0
7 何桂琼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4 12 2.0 3.0
8 李凡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27 74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法医病理学
电击死
白介素6信使核糖核酸
骨骼肌
电流通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法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1-5728
11-1721/R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南里17号楼303室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8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2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