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的实验性建筑肇始于1980年代,当时主要受思想文化界,尤其是当代艺术的“85新潮”的影响,但在整个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期以前,受制于社会的普遍贫困和国家主义设计模式/体制的阈限,实验性建筑尚处于话语层面。1996年,留学归国的张永和的北京席殊书屋建成,标志着中国实验性建筑的诞生。而所谓实验性建筑,在当时的语境下是指另类于国家主义设计模式,探索现代建筑语言,以及对建筑品质的持守。
推荐文章
浅析建筑表皮设计以及未来发展
建筑表皮设计
要点
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未来发展的模式研究
绿色建筑
发展
模式
浅析绿色建筑在未来应用前景
绿色建筑
应用前景
未来发展
建筑实验文化的尝试
实验文化,
光与空间,
光箱,
亮度空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实验建筑转型中的未来建筑
来源期刊 设计新潮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未来建筑 实验建筑 实验性建筑 设计模式 思想文化 当代艺术 建筑语言 建筑品质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137
页数 2页 分类号 TU-0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未来建筑
实验建筑
实验性建筑
设计模式
思想文化
当代艺术
建筑语言
建筑品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设计新潮
季刊
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800号兆丰环球大
出版文献量(篇)
2625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