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64层螺旋CT的CT血管造影(CTA)及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DSA)技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比较研究,评价64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实施64层CT和DSA检查,对64层CT图像进行了CTA和DSCTA两种方式的后处理.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在CTA图像基础上用增强数据逐层减去平扫数据,自动去除骨与脑组织,获得CTDSA影像.比较3种技术(DSA、CTA和CTDSA)的特征.结果 26例可疑患者中,DSA和CTDSA发现31个动脉瘤,CTA发现29个动脉瘤.CTA漏掉的2个动脉瘤,直径小于3 mm.结论 CTDSA是检查颅内动脉瘤的高度敏感的影像学方法,具有与DSA相当的价值.
推荐文章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分析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术后检查中的价值比较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价值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64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比较
来源期刊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影像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25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8.01.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17 56 5.0 7.0
2 曾勇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98 596 13.0 18.0
3 张志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63 617 15.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月刊
0254-5098
11-2271/R
16开
北京市德外新康街2号
18-9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2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449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