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食用菌       
摘要:
目的:在前期药理实验基础上,分析双向性固体发酵后雷公藤菌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研究雷公藤药材和不同发酵时间药性菌质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药性菌质的雷公藤甲素含量低于原药材低;分别在218nm和250nm波长下,高温灭菌药材和发酵30d的药性菌质的液相图谱有3处明显的变化;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薄层层析发现有一蓝色斑点为发酵后新增成分,而甲醇提取物薄层层析发现有2个斑点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含量降低.结论:雷公藤经药用真菌发酵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其中一些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与药理实验结果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发酵终点判断标准.
推荐文章
基于牛蒡根的灵芝固体发酵菌质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灵芝
牛蒡根
固体发酵
多糖
三萜酸,核苷
双向固体发酵后雷公藤菌质的急性毒性研究
雷公藤
急性毒性
双向性固体发酵
雷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卫矛科
雷公藤
化学成分
雷公藤根化学成分研究
雷公藤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向固体发酵后雷公藤菌质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用菌 学科
关键词 雷公藤 解毒持效 双相固体发酵 药用真菌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2,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S64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310.2008.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小梅 江西中医学院菌物药研究中心 66 799 17.0 26.0
2 舒任庚 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8 465 14.0 21.0
3 张普照 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4 280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3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39)
二级引证文献  (95)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雷公藤
解毒持效
双相固体发酵
药用真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用菌
月刊
1003-8310
53-1054/Q
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4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