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西宁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的研究,在Donaldson管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西宁盆地热储构造概念模型是以大地热流为热源—低热导率岩层聚热-深循环逐渐加热受迫对流为机制-构造控水控热。进而提出,尽管西宁盆地地热异常分布范围较广,但也并非“遍地有热”。在生产实践中,关键是要较为准确地确定地热井的最佳构造部位和找到高渗透率的热储层。
推荐文章
西宁盆地热储构造概念模型的建立
西宁盆地
地热
热储
概念模型
西宁盆地储水构造及其地下淡水赋存规律研究
西宁盆地
储水构造
地下淡水
赋存规律
多构造期古老盆地古热流史模型及其应用
古构造
多旋回构造运动
元古代
古热流史
数学模型
构造演化
地热热储模型及井内换热器优化设计
地热能
新型对井系统
换热器
传热模型
优化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宁盆地热储构造概念及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地热能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西宁盆地 地热 热储 概念模型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619.26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西宁盆地
地热
热储
概念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热能
双月刊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天津大学内
出版文献量(篇)
174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