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台湾海峡大部分区域属半日潮型,半日潮的主要分量为太阴半日分潮M2.前人研究表明,台湾海峡M2分潮是由来自太平洋的大洋潮波绕台湾岛南北两端汇合而成,振幅最大区位于福建沿岸的平潭-兴化湾-湄洲湾一带.为解释这一强潮区形成的动力机制,本文运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进行台湾海峡M2分潮的潮波运动数值模拟.所设计的数值实验包括改变科氏力、海底地形以及岸界3个方面.实验表明,形成海峡西岸强潮区的机制主要是南北两股潮波在浅水区的汇合及岸界反射.
推荐文章
台湾海峡台风浪的数值模拟
台湾海峡
台风浪
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
数值模拟
吕宋海峡M2内潮生成与传播数值模拟研究
M2内潮
HAMSOM
内潮能通量
吕宋海峡
台湾海峡海陆风数值模式与数值模拟试验
台湾海峡
海陆风数值模式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台湾海峡M2分潮形态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台湾海峡 M2分潮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6-430
页数 5页 分类号 P731.23
字数 26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38-0479.2008.03.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毓武 5 54 4.0 5.0
2 崔培 2 9 2.0 2.0
3 张福星 2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台湾海峡
M2分潮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38-0479
35-1070/N
大16开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囊萤楼218-221室
34-8
193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4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17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