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索并建立一种用于快速检测未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分别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假定的未知DNA、RNA病毒,验证随机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未知病毒的可行性.分离HBV、HCV的阳性血清,去除宿主DNA后,提取病毒核酸.锚定随机引物经Klenow酶处理(模板为DNA)或反转录酶作用(模板为RNA)退火至模板,随后用锚定特异引物对模板进行非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测序,最后与BLAST进行比对.结果 经BLAST比对证实,插入序列中有HBV和HCV的基因组片段,在病毒为1×106拷贝/ml时,被检测克隆的阳性率约为15%.目前我们利用本法能达到的检测低限大致为1×104拷贝/ml.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随机PCR的未知病毒检测方法,其优点在于不依赖病毒的细胞培养及其核酸序列信息.这种方法的建立为快速检测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病原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随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未知病毒方法学的建立
来源期刊 微生物与感染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未知病毒 分子诊断 随机聚合酶链反应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37,14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
字数 45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6184.2008.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芸文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9 53 4.0 7.0
2 袁正宏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32 198 8.0 13.0
6 顾士民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 12 2.0 2.0
7 施碧胜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1 4 1.0 1.0
11 张小楠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5 5 1.0 2.0
12 田棣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未知病毒
分子诊断
随机聚合酶链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生物与感染
双月刊
1673-6184
31-1966/R
大16开
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4-341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34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