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携载两性霉素B的聚乳酸纳米粒(AmB-PLA-NP)对大鼠肝、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mB、 AmB-PLA-NP、 PLA-NP(聚乳酸纳米粒)及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定时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 AmB组大鼠给药前及给药后1d、 1周的RBC分别为(5.84±0.37)×1012/L、 (4.302±0.3)×1012/L和(3.3±0.37)×1012/L, AmB-PLA-NP组分别为(6.142±0.55)×1012/L、 (6.38±0.35)×1012/L和(6.14±0.18)×1012/L,溶血反应明显降低;AmB组给药后ALT及AST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059.2±119.22)μmol/L、 (466.6±357.30)μmol/L(给药1d后)和(1755±175.39)μmol/L、 (2684.2±494.74)μmol/L(给药1周后),而AmB-PLA-NP组、PLA组及聚山梨酯-80组的大鼠肝、肾功能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AmB-PLA-NP能够显著降低AmB对肝、肾及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
推荐文章
负载两性霉素B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
两性霉素B
壳聚糖
聚乳酸
纳米粒子
包封率
体外释放
脂质体两性霉素B对家兔肝肾功能的影响
脂质体
两性霉素B
肝肾功能
两性霉素B和5-Fc联合用药对心、肝、肾功能的影响
两性霉素B
5-Fc氟胞嘧啶
中毒性肝炎
心脏毒性
肾毒性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载两性霉素B的聚乳酸纳米粒对大鼠血液系统(溶血)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真菌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聚乳酸 纳米粒 副作用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453.2
字数 18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827.2008.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温海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241 1311 16.0 24.0
2 陈江汉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81 257 9.0 10.0
3 徐楠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16 143 6.0 11.0
4 郁晓 上海同济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3 2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两性霉素B
聚乳酸
纳米粒
副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真菌学杂志
双月刊
1673-3827
31-1960/R
大16开
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1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