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化交流的结果,是普通人对某种文化的自然喜爱和寻常好感,既不是国家话语,也不是概念话语。形象大于思维,感性大于概念,行为大于口号。最近几年不少官员和文人越来越喜欢用一大堆朗朗上口的成语、古话、形容词、排比句来描述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其中不少概念翻译成外语后,很难让别人搞明白其中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变成一种捉摸不透的“语言流”和“概念团”,成了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障碍。
推荐文章
越窑青瓷的海外文化交流探究
越窑青瓷
文化交流
途径
影响
从民间宗教信仰看中泰文化交流
民间宗教信仰
鬼神崇拜
文化交流
通识教育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跨文化交流》课程的融合
通识教育
跨文化交流
旅游管理专业
跨文化交流视野下中国与东盟的媒体合作
中国
东盟
跨文化交流
媒体合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文化交流主要通过感性形象来实现
来源期刊 学习之友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文化交流 感性形象 国家话语 中国精神 中国文化 概念 普通人 形容词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8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化交流
感性形象
国家话语
中国精神
中国文化
概念
普通人
形容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学习之友
月刊
1671-4474
44-1057/D
汕头市华山路18号三楼
出版文献量(篇)
831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