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腰椎微创前路融合后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建立T12~L1段脊柱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 Ansys7.0对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最后加入韧带和关节囊.建立椎间植骨融合的有限元模型、加入前路内固定器及后路椎弓根系统三维模型.在前屈、伸直和侧弯状态下模拟人体生理负载.结果 前路和后路2种固定方式均明显减少了前路椎体融合植骨块的应力,MACS-TL较后路固定更减少了植骨块的应力.主要的应力集中在椎体和螺钉交界处,同时下位螺钉比上位螺钉承受更多的应力.结论 前路椎体间融合后通过前路和后路固定均可以达到手术后的初始稳定性,前路固定在前路融合后其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强于后路椎弓根固定.
推荐文章
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胸腰椎
脊柱固定术
脊柱失稳
生物力学
上颈椎前路固定螺钉拔出力的生物力学研究
上颈椎
螺钉拔出力
生物力学
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对腰椎节段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椎间融合器
记忆合金
腰椎
生物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后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
来源期刊 脊柱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01
字数 29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957.2008.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师继红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25 296 9.0 16.0
2 游永刚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19 106 7.0 9.0
3 徐永清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329 2370 23.0 32.0
4 陆声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81 866 17.0 24.0
5 钟世镇 南方医科人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广东省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252 3320 30.0 45.0
6 张美超 南方医科人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广东省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146 1752 21.0 31.0
7 王跃力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38 267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脊柱外科杂志
双月刊
1672-2957
31-1907/R
大16开
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4-75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14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