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肾性贫血可归于中医虚劳、肾劳范畴,正虚邪实为其基本特点.一方面肾病迁延不愈,脏腑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湿热、浊毒、瘀血等病理产物滞留,戕伤气血而致贫血.另一方面肾病迁延不愈,脏腑功能减退,特别是脾肾功能减退而致气血两虚,治疗的根本大法是补肾培元,肾精充足自能生经血;再者,由于肾病日久,常有水湿、浊毒、瘀血等邪实的存在,因此,当遵<内经>"去菀陈"以生新之旨.时刻顾及脾胃运化功能,畅通三焦气化之壅滞,方能取得预期疗效.
推荐文章
补脾益肾升血方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补脾益肾升血方
重组人血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肾性贫血
蔗糖铁
琥珀酸亚铁
静脉滴注
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近况
肾性贫血/中医药疗法
虚劳(中医)
肾功能衰竭/并发症
叶传蕙教授治疗肾性贫血经验
肾性贫血
中医治疗
名老中医经验
叶传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医治疗肾性贫血经验
来源期刊 吉林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肾性贫血 中医治疗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临证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8-40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56
字数 24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699.2008.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朴志贤 16 83 6.0 8.0
2 王艳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45 133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慢性肾衰竭
肾性贫血
中医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中医药
月刊
1003-5699
22-1119/R
大16开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4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2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