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评价指标.方法 首先用DNFB致敏小鼠,分别于激发后24、48、72 h及96 h检测激发后耳肿度、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之差、组织切片中浸润细胞种类及数量、双侧耳引流淋巴结细胞数目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观察各指标与激发后耳肿度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与激发后耳肿度一样,其他各指标均显示出一致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即:24 h及48 h时炎症程度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至96 h时已减弱至一半左右.结论 除激发后耳肿度之外,激发后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局部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等亦可反映炎症的程度,且更客观.从而丰富了该模型的评价指标,便于我们从多方面客观地评价药物的干预作用.
推荐文章
金属硫蛋白基因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
金属硫蛋白
皮炎,变应性接触性
基因敲除小鼠
雷公藤甲素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淋巴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雷公藤内酯
皮炎,变应性接触性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小鼠,近交系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10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临床护理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临床护理
湿敷
饮食指导
心理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评价指标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动物模型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356,彩插2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58.22
字数 35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08.05.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志忠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72 601 14.0 22.0
2 马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25 145 6.0 11.0
3 阎春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22 157 6.0 12.0
4 李圆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7 65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动物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双月刊
1005-4847
11-2986/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