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双洎河流域是黄淮接壤地区,史前农业最早可追溯至裴李岗文化时期,经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气候的转变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使这一带成为我国粟作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仰韶文化时期始有稻作农业,但一直到龙山文化时期都没有普遍种植.所以,这一带远古人类的膳食结构都是以粟类的小米为主要食粮,稻米仅是弥补部分粮食的不足;家畜饲养已成为人们肉食的主要来源,采集和渔猎已退居次要地位.这种多元的膳食结构,为人类体质的提高、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推荐文章
太湖以东地区的史前稻作农业与人类适应
太湖以东
稻作农业
史前
水环境
人类适应
史前时期汉水流域农作物结构研究
史前时期
汉水流域
农作物结构
统计分析
海河流域水循环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河流域
水循环
水文要素
人类活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洎河流域史前农业及人类膳食结构之探索
来源期刊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双洎河流域 史前农业 膳食结构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中原文化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9
页数 4页 分类号 K21
字数 65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5424.2008.05.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全法 12 78 3.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3)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洎河流域
史前农业
膳食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8-5424
41-1279/N
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33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