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垦鉴稻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设计,塑造47个不同群体,进行产量、干物质生产和叶面积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产变中产主要是依靠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中产变高产应在确保穗数和穗粒数的同时提高成粒率和千粒重.不同群体结实期CGR差异最大,高产群体分别比中产群体、低产群体高出26.1%、46.3%.高产群体IAImax为5.9,比中产群体、低产群体分别高出5.4%和51.3%,与群体最适叶面积指数(LAIopt)十分接近(5.94).群体最适颖花量和粒叶比为6.68×104/m2和0.87颖花/叶cm2、0.86实粒/叶cm2.在确保足够穗数的同时,提高总颖花量仍然是高产主攻目标.在库容进一步提高的前提下,要兼顾成粒率和千粒重,这要求抽穗期具备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即库大源强,花后具有较高群体生长率.
推荐文章
垦鉴稻10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水稻
成熟胚
愈伤组织
转化
肥密因素对垦鉴稻10号质量指数的影响
肥密
垦鉴稻10号
质量指数
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黄淮地区
稻茬小麦
超高产栽培
群体特征
产量
优质春小麦垦九10号的选育与应用
优质高产
垦九10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垦鉴稻10号高产群体结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稻米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垦鉴稻10号 寒地 高产 群体结构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稻作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
字数 40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08.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钱永德 78 503 12.0 20.0
2 郑桂萍 138 1065 18.0 25.0
3 吕艳东 66 604 15.0 22.0
4 刁伟伟 4 18 3.0 4.0
5 赵凤亮 4 1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5)
共引文献  (23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垦鉴稻10号
寒地
高产
群体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稻米
双月刊
1006-8082
33-1201/S
大16开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32-3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15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